阅读的人心中繁星如沸——如何让阅读有效发生 | 语文课
阅读与写作最核心的意义和价值,是帮助我们摆脱我们每个人已经溺于社会的、既定的那个坚实的硬壳。只有摆脱、冲破,才能柔软而又丰富、真切而又磅礴地一次次和更多伟大的灵魂一同酿造,并一同真诚地构建和表达自我。”
著名语文老师连中国的课很特别,
他的语文课更像人生课。
他带着学生阅读、写作,更多地与孩子们
探讨关于生命成长的核心问题,
探讨对世界的认识、对经典著作的领悟。
这种教与学,让他的学生
收获优良的分数,和更丰富的自己。
(如2010年,他在北京四中带首届人文实验班,语文平均分126.5分)
连老师认为,阅读与写作其实都指向
“你究竟理解过多少人类高级的智慧与心灵”。
这一核心问题,也是最大的得分秘籍。
连老师如何看待阅读,
如何让阅读有效发生?
本文给您答案。
本文选摘自连中国新著《语文课III》。
阅读的人心中繁星如沸
——如何让阅读有效发生
文 | 连中国
阅读与写作其实都指向“你究竟理解过多少人类高级的智慧与心灵”这一核心问题。不少学生的回答是“我没有理解过什么,但我却很想得分”。同学,你这一回答,其实于得分之道已是南辕北辙。如果有老师支持你这一想法,他要么是真不懂,要么是图财。这一核心问题,其实就是最大的得分秘籍。
所谓涉世渐深,可能就是一个人逐渐被“事”彻底占领的过程。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核心的意义之一,恐怕就是不希望自己将来心里只容得下“事”,而逐渐背弃了“书”,直到心里觉得“书”太傻,再也放不进去任何一本“书”为止。心中有“书”的人不会彻底屈从于现实,因为他还有自己的灵魂生活,还有远方,他还在不断地修复着因久溺人事而产生的“坏区”。
“书”是对“事”最关键的一场救赎。倘若有人问我,一个心里有“书”的人和一个满脑子都充满了“事”的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会回答:若一个人心中有“书”,他的心中便有了一片晶亮沸腾的星空,他的生命无论是面对工作还是面对生活,都有了更丰富的空间与弹性。
人文阅读构筑了我们
每一个人生命的基石
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校院系调整,从综合性的大学中剥离出许多专门性的学院。这样的培养模式,当然是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我们的国家,但与此同时,本该丰富的“人”也被固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涉入专业的程度愈深,“人”便愈封闭、愈窄小。
我的一位学生的家长,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医生。不久前,他专门和我谈论他儿子进入大学后的阅读问题。起因是,我的这位学生既高度近视,又学理工类专业,却将大量的时间投入人文类的阅读上。父亲是医生,担心孩子的用眼健康,因此希望孩子将有限的“眼力”放到自己的专业领域的阅读上。
我们的交流是坦诚的。我的基本观点是我们不能拒绝人文类的阅读,不能只有专业化的知识,因为人文类的阅读帮助我们认识生命并且修复生命,构成了我们生命大厦最重要的基石。“人”涉世愈深愈严重的一种迷失,便是被职务、职称、地位等“炫”住,进而忘记了把握“人”最核心的一个概念——生命。人所有的外向性指标,其实都是构筑在“生命”这个基础之上的。陈平原先生说:
“那些渊博的、玄妙的人文学,比如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艺术等等,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压舱石’。行船的人都知道,出海必须有‘压舱石’,否则很容易翻船。”
一方面,优质的人文阅读可以帮助人拥有更丰富、更开阔的可能性,养成更内在的指向“人”本身的深入思考习惯;另一方面,这种可能性一旦与自己的专业接轨,就会产生别人始料不及的成果。现在主要应引导孩子在保护好眼睛的前提下,多读一流的作品。
充分交流后,这位学生的家长感慨地说:“确实,我们这一代人真是典型的有专业知识、没有文化,完全是靠自己朴素的感觉去适应现实、认识现实、理解现实的。”
如鱼在渊,如风过林
在网络时代如何有效阅读,这是整个时代的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我以为,若想让优质的阅读发生,应该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优质的阅读是要排斥喧嚣的,特别是当我们的内心被“事”彻底占领后,现实里不断获取的利益对遥远而美好的阅读便形成了一种本质上的排斥,“事”越来越重要,“事”也越来越多,“书”便被渐渐边缘化了。
我们还应该用自己内心的光亮去寻找自己的阅读。阅读若总是时尚化,我们便难免“中计”,一场浮华过后,内心依旧荒凉。阅读是自我的修行,往往需要一个人上路,而不能依靠“集体”。
一旦决定阅读,就要放下以往的成见,要放下白天的自己,要放下太多现实的利益诱惑与任务驱动,将自我修复到最初的纯挚而好奇的状态。
如一条鱼,沉潜在书页的河流之中,感受水波的浮沉,让文字如水珠一般与自我相吞吐……又醇化为一缕风,穿林而过,感受枝叶的阻隔与扶助,听任自己的回旋与转身,吸纳整个树林的光影与芬芳……
请原谅我上述这些不着调的“诗情画意”,因为阅读本质上就是出离现实,就是不满现实的不着调。
阅读一旦入情入境,本身便是一场“诗情画意”。人类正是依靠阅读,构筑自己的“天堂”。我想这便是博尔赫斯所言:“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只有构建起这样的一种“诗情画意”,进入过这样的一座“天堂”,才能有效解构现实里的种种“积极配合”,使之成为推动自我内心与未来发展的有效力量。
“天堂”并非只是脆弱的“彩虹似的梦”,因为博尔赫斯还说过:“我走进图书馆,立刻以一种几乎是肉体的方式,感到了书籍的重力。”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剔除现实带给我们的“硬壳”,让生命得以畅然呼吸,帮助“人”回到生命最质朴、最根本的位置上,重新确认我们自身。
有阅读在,证明我们没有被彻底肢解,我们还有愿望和理想,我们还有自我的精神追求,我们还有单纯的沉潜,我们还有自己的内心生活。
美好、优质的阅读,就是在我们内心的天幕上降下一场银白的初雪,那些可爱晶亮的雪花化于掌心,融入心中,变成了我们生命中的星星与孕育春天的力量。
繁星如沸
“繁星如沸”的说法,既来自胡兰成,也来自我的一位热爱阅读的学生。一次,她在交上来的作文中说,以前读书,曾读到胡兰成的“繁星如沸”,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外出,在一个大平原上看星空,见繁星点点,布满开阔的夜空,浩渺纷繁,星光灿烂,真好像群星沸腾了一般。
她说那时她一下子理解了这一描述。美好的东西,包括一往而深的阅读,从来都不会是一种虚茫的空泛,开始似乎并没有立即产生什么作用,但一旦它与我们的现实积极融合起来,就会使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展现出新的前景。
阅读的人心中繁星如沸,这样的一个星空,会帮助我们拥有更加富有生命气息的空间与弹性。这样的空间与弹性既指向工作与任务,也指向我们的生活与人生。
“书”对峙着“事”,质问着“事”,解构着“事”,也在默默之中、泪水之下成就着更加美好开阔、前所未有之“事”。
语文课Ⅲ
连中国 著
2019年5月
内容简介
随着新课标正式进入中学课堂,阅读与写作有了更丰富的内容,最关键的不在于技巧,而是要摆脱每个人固有的格局,与那些伟大的作品真正交流,并表达自我丰富的内心。
本书以此为宗旨,从阅读与写作、思辨与认知、高考备考以及学生整体素养提升等多个角度,对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调整与提升,进行了深入而充分的探讨。作者认为,当今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过分注重阅读技巧,而没有“真阅读”,同时,心智的开启、情操的升华,才是真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考试成绩的关键因素。
通过阅读与写作,经由语文课这一路径,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并建构每个人自我的生命意义,真正实现自身素质的进步与飞跃。在这个意义上认识与理解语文,才能接近语文课内在而真实的本质。
本书内容具体、实用,可供中学语文教师以及关注中学语文教学的相关读者,作为教学和参考读物使用。对于中学生读者及家长,亦有较好的阅读和学习价值。
作者简介
连中国,在北京四中工作十余年,创建北京四中第一届人文实验班并担任班主任;2007年创建北京四中人文游学及“天下明月白”等综合实践活动,并担任北京四中人文工作室负责人;北京四中第一届道元实验班语文老师。2014年调入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任北京市高中语文教研员,负责全市语文教学研究工作。
———— / 延伸阅读 / ————
语文课:让孩子走向成熟并再次天真
连中国 著
2015年6月
语文课Ⅱ:师生共同步入葱茏草色与万丈原野
连中国 著
2017年1月
↙ 购书请点“阅读原文”
你点的“在看”,我们都认真当成喜欢↘